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新聞稿】「讚悼 星雲大師」全球佛教學者追思緬懷

3月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共同舉辦「讚悼 星雲大師——全球佛教學者追思座談」,通過網絡會議圓滿舉行。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佛光山住持、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長心保和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以及來自全球,包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南韓、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追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生為全球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會議開幕式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持。

座談大合照

開幕式致辭嘉賓劉遵義教授表示大師圓寂,是全人類失去了一位敬佩的人生導師。在大師領導之下,先後於世界五大洲創設的寺院道場達三百所以上、課徒超過一千三百位出家法師,國際佛光會會員遍佈世界各地。劉教授回憶2005年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身份接待星雲大師,受益良多,之後雙方共同簽訂成立香港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由前校長沈祖堯教授親自到佛光山頒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予大師。

心保和尚致辭感謝各位學者專家對大師的追思悼念,強調大師非常重視人間佛教的學術探討,希望通過學術研究,讓大家真正瞭解佛法的般若智慧,建立積極人生觀。妙凡法師分享在大師的追思會上,按照大師十年前的指導,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做經懺佛事法會」,感謝大家追思家師一生推動人間佛教思想的因緣。

開幕式嘉賓合影

第一場發表:終生勤勉,法身常在;弘道五洲,功德恒久

中國社科院王志遠教授以「終生勤勉,法身常在;弘道五洲,功德恒久」爲題,總結大師一生對佛教的貢獻,讚嘆大師真正做到「無我」境界,把自己完全獻給眾生和佛教;並且溫情敘說自己跟大師三十年的交誼,及大師的慈悲和深情使他沒齒難忘!最後提出我們在讚悼大師的時刻,更深刻地瞭解大師、理解大師、研究大師,光大星雲大師的思想精神,推動人間佛教的不斷深化,為全人類做出新的貢獻。

《星雲大師全集》就是星雲大師的法身舍利。《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女士簡介增訂版情況,以「無盡的給,心中有人,樹立典範,文心雕佛」回顧編輯《全集》的往事。增訂版的內容,有很多新內容,例如:《如是說》增訂到12本,內容清晰,標示清楚。另外,還有如大師的食譜。《全集》分為十二大類,可歸納三項價值:一、宗教價值;二、史料價值;三、文學價值。

第一場發表嘉賓合影

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感謝大師和佛光山對佛教學術研究的支持,促進佛教研究國際交流,指出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在二十世紀人間佛教與漢傳佛教現代化的進程,厥功甚偉。並提出「佛光模式」的人間佛教可為漢傳佛教現代化提供借鑒,其傳播途徑多樣化、大力發展佛教教育、 對於社會政治的積極參與、國際化交等等,將成為人間佛教弘傳的新路徑。

對於人間佛教的未來展望,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教授提出應以前沿性時代命題為導向,立足於人間佛教,以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作爲研究方法,審視當今社會的問題,進一步把人間佛教發揚光大。這對於未來人類發展方向,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第二場發表:與星雲大師的相緣

中國社科院黃夏年教授認爲星雲大師的一生,是中國現代佛教的縮影。他讚嘆大師以「三好」三句話,即堅持佛教傳統倫理,又配合時代,深入人心,不得不折服大師的無窮智慧。他以與大師的三次「相片之緣」細述他對大師的緬懷之情,在跨度三十余年的「相片」缘裡,從中體會到大師平等一如的智慧,以及對晚輩的提㩦之情。

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講座教授分享與大師的相識因緣,早在2002年便曾至佛光山參加學術會議,與大師會晤,曾受大師邀請而提出建言:一、希望佛光山能夠加強學術研究,成為世界漢傳佛教的資料中心和研究中心;二、希望正在編纂的《佛光大藏經》,能夠加入「佛教文學」部。朱教授指出,大師是「百年少見的坎坷僧、奮鬥僧,十方艱險備嘗,眾苦咸集一身,卻又能在滿天烏雲籠罩的困境中脫牢籠、出險關」,是一位為人間佛教發展和弘揚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偉人。

第二場發表嘉賓合影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索羅寧教授早年在俄羅斯,曾為大師做俄語翻譯,後來更翻譯大師著作《星語禪話》俄語版,深受大師影響,認為大師的平易近人,讓人永懷難忘;對於幫助學者鑽研學術,則更令人永銘在心。大師為人處世,堪為吾人之楷模。此外,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已在全球取得成績,我們應繼續光大大師的偉業。

韓國東國大學中文系朴永煥教授認爲星雲大師最難得的是構建了儒佛結合特徵的人間佛教理念,重視現實、教育、人格的重要性,推動佛教的現代化、大眾化、生活化、國際化、人間化。當今人間佛教的發展,離不開星雲大師的功勞,未來漢傳佛教在全球的弘傳,「星雲模式」當為各方所借鑑。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譚偉倫教授談及星雲大師與香港中文大學的緣分,並緬懷追思大師的風範,細數大師蒞臨香港中大演講、共同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並頒授博士學位予大師等殊勝因緣。其中有許多珍貴的照片,於觀看照片及講解過程,使得大師的中大緣,歷歷在目。譚教授更指出佛光山世界神明聯誼會,倡導宗教共融,是大師慈悲偉大的創舉。

第三場發表:對漢傳佛教的貢獻,具創造力與想像力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提及淨慧長老生前曾對他說:「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我們不能當作普通和尚來看待,他們實際上是佛陀再世。」何教授認爲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教團在中華佛教文化的現代化和世界化方面,一直發揮著引領作用,有著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台灣政治大學宗教所劉宇光教授認爲星雲大師的遠見超於任何政黨的利益,而且立足於兩岸華人的社會和平共處,充分體現大師既有政治智慧,也有道德勇氣;表現出公民社會參與的正當性,並且反對一般人以「政治和尚」之名來針貶大師。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融道法師教授以美國西來大學爲例,讚嘆星雲大師對美國高教之貢獻。大師為教育而奉獻心力,西來大學是華人在美國創辦的第一所高校,這對中國近代發展高等教育的歷程來說,是一重要的里程碑。西來大學給無數莘莘學子生命成長的機緣,也培養、造就了許多年輕佛教學者。

第三場發表嘉賓合影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疆教授認爲星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為漢傳佛教現代化和進一步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尤其讓人敬佩的是,星雲大師對傳統佛教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社會時代所束縛的逆境中,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漢傳佛教發展的新方向和可能性。

北京大學王頌教授對中國佛教發展歷史脈絡進行梳理,他認爲佛教中國化以第一階段的道安、慧遠僧團、第二階段的慧能南宗禪、第三階的太虛、星雲的人間佛教,做為代表中國佛教的三個重要的歷史進程。星雲大師的理論與實踐充分發揚了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並造福社會。

第四場發表:一代宗師.典範轉移

《佛光大藏經》的目的是「現代人人能讀,讀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系龍達瑞教授認爲星雲大師及《佛光大藏經》編纂者的貢獻,是要載入歷史的,也是一部令世人讚嘆的現代佛教大藏經。《佛光大藏經》的藝文藏、圖像藏,是歷代編纂大藏經的創舉。

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強調星雲大師受人敬仰的領袖魅力及般若智慧,為人所公認。這種具有高強度的佛法實踐,讓我們衡定星雲大師是位典範轉移的時代性人物。星雲大師被譽為改革創見大師,度眾七、八十年如一日,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念茲在茲。哲人日已遠,典範在夙昔。

第四場發表嘉賓合影

日本愛媛大學邢東風教授讚嘆星雲大師和佛光山創造了一個奇跡,令漢語佛教在世界有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將佛教從台灣回傳到中國大陸,這更是突破性的進展。對於漢傳佛教,乃至中華文化的發展具有前瞻性與可行性。未來可以並行發展中華文化與漢傳佛教,二者甚至可以相輔相成,帶領佛教為現代的學術與文化思維,走入廿一世紀,發揚佛教而光大於世界。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許源泰教授指出星雲大師的晚年大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五戒十善是做人的根本〉、〈人間佛教的生活修行〉兩個小節,具備了如是的聖人智慧。注重生活修行,注重信徒家庭的幸福安樂,表現出人間佛教對於生活即修行的重視。

新加坡佛學院顧偉康教授認爲星雲大師和佛光山對「人間佛教」做了非常有啟發和意義的探索,是非常偉大和寶貴的。而作為後來者,必須繼承大師的事業,繼續前進。從大師的《佛法真義》,顧教授解決了自己多年來思考的「民俗佛教」和「經典佛教」的概念問題。大師敏銳地把握了問題的關鍵——建設「人間佛教」的根本是「重整佛教制度」,重要關鍵在於「制度」,而不是個別的人、事。

第五場發表:心懷度眾慈悲願,與大陸佛教法乳一脈

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謝明達教授指出高僧傳的三種功能:一、記錄歷史;二、弘揚佛法;三、學習榜樣,進一步認爲星雲大師所寫的高僧傳記,打破了傳統高僧大德的敘述方式,以善巧方便的內容來引薦給讀者,後來又通過科技與多媒體的弘傳方式與年輕人結緣,鼓勵年輕人走入寺院學習佛法,他特別感謝大師對年輕學者的支持與鼓勵。

韓國東國大學佛教學術院郭磊教授回顧自己在韓國留學期間,常至韓國佛光山道場學習。並且介紹星雲大師與韓國佛教界的交流情況,呈現了當時許多交流的寶貴相片,讚嘆大師對佛教界的貢獻和影響,必將會在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第五場嘉賓合影

台灣師範大學吳有能教授指出星雲大師不顧自身安危,在政治上盡心盡力建言,謀求百姓幸福,充分發揮「心懷度眾慈悲願,平安幸福照五洲」的精神。他指出任何宗教師都有權關心政治,更有權表達其理念。任何宗教的宗教師,都不因其出家身分,而喪失參政與議政的權利。因而,所謂「政治和尚」都是不實的指控,大多數人不但不會貿然指責大師是政治和尚,更應同意大師是真值得我們大家所尊敬的!

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學愚教授提及大師讓佛光弟子們自行考量是否成立一個宗派,甚至希望弟子們包容 「另立門戶」、「分燈法脈」之舉,充分體現大師浩瀚寬廣的胸襟,為佛光山未來指出一條發展新路。如何把大師與眾生一體的「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發揚光大,「創宗立派」,「做擎天一柱」,這或許就是大師的遺教和期望!

中國人民大學張雪松教授從法脈傳承角度回顧星雲大師與中國大陸的關聯,重溫大師與方立天等教授往事。星雲大師强調佛教是聖人的教化,一生重視佛教教育。星雲大師把教育分為兩方面:「一是生活教育,二是思想教育。」可說是深諳「祖師西來意」。佛教教育的內容,一方面是義理思想,另一方面是生活實踐。

閉幕式由陳劍鍠教授主持,並邀請王頌教授、張雪松教授以及紀贇教授做總結發言。最後,陳教授强調星雲大師法身常在,並提出將承繼星雲大師的思想理念,繼續推動人間佛教,把幸福安樂帶給所有眾生,展現出佛教「示教利喜」的菩薩道精神,令所有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閉幕式在〈師父頌〉的音聲中互道珍重,圓滿落幕。

閉幕式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