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闞正宗
主編
陳劍鍠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出版年份
2020
價格
港幣140元
民國緇素追隨太虛大師高舉「人間佛教」的代表者慈航法師,他一生在兩岸及南洋推動弘法事業,但具體成就罕為人知,印象多半停留在他是戰後臺灣佛教第一尊「肉身成道」之僧人。
在中國大陸,36歲之前幾乎不為人知,之後從1930年至1935年於緬甸仰光弘法,成績斐然;1936年初回國至1937年抗戰爆發期間,於各地受邀演講,馬不停蹄、有求必應,加之出版他在緬甸及回國後的演講內容—《慈航法師演講集》,更將他的聲望推上高峰。1939年冬受太虛電召,加入「中國佛教國際訪問團」,展開護國救國的南洋弘法之旅,最後留在星馬成功複製在緬甸的弘法經驗,前後八年。本書完整呈現他在大陸、南洋及臺灣的弘法事蹟。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闞正宗教授:
慈航法師在緬甸五年時間,成功地推動了太虛太師的佛教「現代化」,在海外華人圈的落實,直至目前為止,特別是慈航法師在海外佛教教育的具體成果,透過馬來西亞及緬甸出土的資料,其面貌將越發清楚,為當代東南亞華人佛教留下寶貴資產,是毫無疑義的。
闞正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佛光大學副教授,佛教學系系主任,致力研究臺灣佛教史、近代東亞佛教交涉史、佛教與民間宗教交涉。相關著作有:《臺灣佛教一百年》、《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正、續編)》、《臺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臺灣佛教史論》、《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臺灣觀音信仰的「本土」與「外來」》
第一章 |
緒論 |
第二章 |
大陸時期(1910-1930) |
第三章 |
赴緬的弘法(1930-1935) |
第四章 |
緬甸回國與參加訪問團(1936-1939) |
第五章 |
星馬時期(1940-1948) |
第六章 |
臺灣時期(1948-1954) |
第七章 |
結論 |
附錄 |
慈航法師年表(1895-1954) |
徵引書目 |
吳彥隆博士 慈雲雜誌社社長 |
本書作者闞正宗教授是近現代東亞佛教交涉史、台灣佛教史的著名學者,更是台灣少數親身從事田野調查,研究台灣佛教的實務工作者及先行者。他為重新理解、填補昔來針對台灣首尊「肉身成道」僧人慈航法師偏重思想層面論述的缺憾,三度赴南洋各地調查慈航法師的弘法蹤跡,配合田調所得之信史文獻資料,以其深厚的史學底蘊,清晰且完整的勾描出法師生前享譽海內外的弘法事蹟,以及他在緬甸推動太虛大師佛教改革運動,並日後於星馬複製緬甸成功的經驗歷史。 慈航法師一生所推動弘法與改革理念,實是民國佛教的一個縮影。在此我強力推薦本書,相信它不僅能為當代人間佛教發展軌轍帶來重要學術性貢獻,更是所有關注慈航法師及台灣佛教發展內涵之士,都應一讀,且能倍受啟發的一本好書。 |
釋心舉助理教授 香港珠海佛學研究中心 |
慈航法師作爲一名特定歷史時期的僧人,在安慶迎江寺改革失敗之後到達南洋宣傳佛教,推動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提出「上馬護國,下馬學佛」的口號。法師以實際行動踐行「護國、護教、護僧」理念,他是知行合一的僧人。慈航法師主要成就是在海外推動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事業。每到一個地方,他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創辦教育平臺,推動文化事業,推動佛教慈善工作,然後成立相關的佛學社。 |
何方耀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 |
該書翔實記載了慈航法師一生的修學、弘化事蹟,時間跨越半個世紀,空間包括中國大陸、緬甸、新、馬等東南亞地區及臺灣地區。闞教授蒐羅史籍文獻、網羅遺逸舊聞,以真實可信的資料,用流暢雋永的文字,向人們展示了一位以弘法為已任的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蹟,讀後讓人深受啟迪,感慨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