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

人間佛教東亞、東南亞研究叢書

(16) 僧侶與公僕——泰系上座部佛教僧團教育的現代曲折

(16) 僧侶與公僕——泰系上座部佛教僧團教育的現代曲折

著者
劉宇光

主编
陳劍鍠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出版年份
2023

價格
港幣180

《僧侶與公僕》是作者的現代泰國上座部佛教僧團與國家政權和社會之間互動的三部曲當中的第二部,本書主角是泰國上座部僧團,並以雲南省傣族上座部為配角,循政治宗教關係和教育社會學兩個議題所形成的框架展開討論。

泰國單元探討自十九世紀末曼谷推動國家的現代改革的過程中,在如何介入1900和1960年代僧團教育的現代更革,以標誌性的僧侶領袖和制度為切入點,涉及課程的內容更新、改革的政治暨經濟目的、與國家現代化其他領域之間的協同關係、僧團對新制的應對、預期中與意料之外的效果,及對教育改革效用優劣的綜合評論等。

雲南單元則探討中共建政後,傣族上座部僧團及教育如何在不同年代的政治和經濟衝擊下爭扎求存,分析其策略、效果及困境。全書除了廣泛吸收學界對現代泰國上座部僧團和泰國政治經濟的研究外,亦整合了作者借在泰國僧團大學數度擔任客座教授之機緣所作的田野調查所得,在既有研究上提出作者的進一步分析。

作者介紹
目录
书评

劉宇光,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宗教學院沼田客座教授(2022)、復旦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德國萊比錫大學客座教授(2014)、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客座教授(2016, 2018, 2019)、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2010)。除了《僧侶與公僕》外,著有《左翼佛教和公民社會》(2019)、《僧黌與僧兵》(2020)、《煩惱與表識》(2020)及《量論與識論》(2023)。譯有藏傳佛教哲學研究專著安妮.克萊因(Anne C. Klein)《知識與解脫》(2012)和伊利莎伯.納芭(Elizabeth Napper)《緣起與空性》(2003)。另尚有分別以唯識佛學所知障理論、現代泰國僧團的農民和森林維權運動,及戰後香港佛教政治宗教關係為主題的三部專著進入完成階段。

導 論 

全書說明

第一章 

泰國僧團教育現代改革:議題說明

第二章 

首版《僧團法》的僧侶動員令:金剛智的泰式國民教育

第三章 

僧團教育首次現代改革的背後:君權、地政及米政

第四章 

三版《僧團法》的陰影:毘蒙曇的僧黌理念及其獨裁助產士

第五章 

伊森的農民子弟僧:僧黌新學與民權啟蒙的迴向

第六章 

曼谷化外的本土僧團教育

第七章 

當代泰國僧團教育的三個它者

第八章 

僧團教育的新頁:公民社會視野的再推進

第九章 

泰國僧團現代教育:綜合評論

第十章 

傣族上座部的毀滅:國家政權的清洗與改造

第十一章 

傣族上座部的重生:跨境支援的復甦與周旋

吳正榮教授
雲南玉溪師範學院

劉教授以泰系上座部的僧團教育為主題,僧團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體現對社會的慈悲精神、一種利樂有情的擔當,表現出慈悲的公僕精神。這個課題意義重大,劉教授圍繞政治和宗教的關係,從教育社會學的範疇切入進行研究,緊緊扣住兩次大的僧團教育改革和社會的互動實踐,體現僧團改革的成功。

李四龍教授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僧團面對現代化、全球化的進程中如何融入社會,如何立足,如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雲南佛教具有某些泰國的經驗成份,因而,可以從中國的角度進行學習和調研,來探討上座部佛教的現況。另外,中國特別重視雲南地區巴利語系的佛教教育,已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巴利語系高級佛學院,這對雲南佛教的發展有實質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