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希望通过瞭解清末至于民国时期(1870至于1940年代)尺牍的历史,展示在现代邮政发展的过程中,邮费下降,写信普及化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个时代,大量的新式尺牍应运而生,同样也是写信大众化的反映。受到既往欧美学者对于书信的历史研究的启发,本项目将讨论当写信成为日常常态的过程中书信的风格如何改变。
清末民国的尺牍:日常生活、家庭与企业
我们知道在传统时期书信遵循固定的格式由来已久。清末民国的政治与社会革命挑战了原有的书写格式所依据的传统秩序;新式的尺牍出现了,代表著新的社会礼仪。在写信的过程中,尺牍也教育写信的人们以及读信的人新礼仪。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与新礼仪结合的新尺牍是否提供了个人情感表达的方式,尤其是如何表达亲密关系。我们发现晚清到民国的新式尺牍中同样没有为亲密关系留下多少空间。似乎表达亲密关系在书信的格式中仍不重要。但是,在这个时期的诗歌、杂志文章、短文、小说中有时候会借书信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或者,我们可以假定人们确实需要,也确实在书写亲密的书信,但是写信的人不是通过尺牍,而是通过通俗的文化来学习写这一类的信。
本项目将搜集和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的尺牍,并将其与人们写的以及出版的信件相互比较,讨论彼此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研究尺牍在时间上的改变,来展示近代中国普通人写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