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很感謝我每一位學生,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音樂系助理教授Adam Kielman謙虛地開始了訪談。「我沒有通往成功的秘笈。我仍在努力提升教學質素,這過程相當漫長。」Kielman教授態度謙遜,好學不倦,使他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Kielman教授憑着教學成就和抱負,榮獲2021年度校長模範教學獎。


超越聲音的音樂


Kielman教授是一名色士風演奏家及民族音樂學者,他相信音樂教學不止停留在聲音和音樂技巧的層面。在他眼中,音樂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與我們的經歷、情感,以致文化和社會息息相關。他表示︰「學習和研究音樂讓人大開眼界,我們除了評論音樂,更會研究音樂如何出現在文化不同面向。音樂讓人視野更為廣闊,因為它關乎文化構成、社會形態。」

Kielman教授鼓勵學生:

「要運用創意及批判思維去思考音樂,同時以國際化的角度,理解不同的表達藝術文化。因為此乃人類生活的根本。」

他在「爵士樂導賞︰爵士樂、美國文化和全球脈絡」科目中介紹著名爵士音樂家及其作品,又透過討論爵士樂作品,以教導學生理解和欣賞爵士樂這一音樂流派。他也啟發學生通過爵士樂探討民族、種族背景、政治意識、全球化、經濟等相關議題。他說︰「探討爵士樂的相關議題讓學生思考音樂與歷史之間的淵源,以及近年發生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同樣重要)運動、亞裔仇恨犯罪等等議題,藉以展開對話交流,面對當下時局,這正是我們熱切需要的。」


摒棄文化定見的思考方式


「我沒法專心聽接近三小時的講課。」Kielman笑著講述他的教學方式。他發現長時間講課常常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我的課堂經常有分組活動。當學生有目標去完成任務,會更積極參與其中。」有一次,他要學生由從新設計一個樂譜系統。這活動鼓勵學生跳出框框思考,當他們脫離五線譜用以記錄音高、長短、強弱的標記,就會發現不同的文化角度給予不同的方法建構並記下音樂的聲音。

身為民族音樂學者,他強調引導學生摒棄文化定見思考,並尋找不同方法拓寬眼界非常重要。他表示︰「我問的問題驅使學生不以常用的方式思考。在音樂系入門科目中,我用一個問題作引子,『甚麼是音樂?』這個問題揭示學生的文化定見。這是個讓人反思思考模式的好方法。」

 

思想開明 熱愛學習


「我不認為音樂品味有好壞之分。只要有人覺得一首音樂富有意義且重要,那就是好音樂。」Kielman教授思想開明,心胸廣闊,每每從學生身上學到新事物,都會讓他感到興奮。他學到的,由香港獨立音樂至中國大陸的嘻哈音樂都有。

他的開明和好奇心與他的背景和經歷有莫大關係。

「我並不是自小受西方古典音樂訓練。」他回想說。「我沒想過在民族音樂學發展。」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東亞研究學士學位後,他機緣巧合下到訪廣州,然後在一間資訊科技公司從事聲效製作。他熱愛音樂,及後幾年在廣州不同地方演奏爵士樂,成為全職樂手。演出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熱誠與他學士主修的科目甚有淵源,之後更回到美國進修。

Kielman教授最近出版了一本名為《聲音流動︰中國南方的音樂製作世界》的專著,

透過兩隊樂隊深入探討廣州的音樂。書中出現的樂隊用歌曲表達與鄉下的連結、小鎮情懷,同時與國際音樂聯繫。


被問到老師必須具備的特質, Kielman教授這樣回應︰

「有創意、懂得聆聽、適應力強、會靈活變通。最重要是喜愛學習,還有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的熱忱。」

富有創意、適應力強、懂得細心聆聽其他樂手演奏、即興演奏的才華,這些毋庸置疑是成功爵士樂手具備的特質。從這位謙遜的民族音樂學者身上,可窺見這些寶貴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