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23年1月9日,第二學期開學首天,校園熱鬧非常,文學院院長唐小兵教授也忙著準備上課。可是他沒有走進課室,而是在錄影機前為 「UGCP1002 國家憲制秩序與香港」錄製一堂客席講課,主題是「義勇軍進行曲:國歌的誕生」。

「國家憲制秩序與香港」是一門網上課程,分為課程概覽和四個單元。2022-2023年及以後入學的本科生均須修讀兩門與中國相關的課程,此課程為其中之一。課程參照近代中國的國家能力建設,探討法律、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之間的錯綜關係。課程又會介紹一國兩制、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家安全法所涉及的根本憲法原則。 副校長潘偉賢教授介紹課程時說:「這門課程不是一門要求大家熟背《基本法》和《國安法》條文的課程。這一課程旨在幫助同學明白這些法律條文的社會和歷史成因,從中知悉具體的法例條文最初如何成形,於全局有何重大意義。」 除了UGCP1002,新入學的學生還需要完成另一門必修課UGCP1001 認識中國。課程由多位著名學者任教, 包括身為常務副校長的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陳金樑教授,以及歷史系名譽教授、前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他們從文化思想源流、歷史事件、現代化與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及科技發展等多角度,縱論中國的發展。

 

在「以史為鏡:從歷史看今日中國」這堂課中,梁元生教授說道:「回顧中國歷史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今日中國。通過回顧歷史,我們會瞭解中國歷史中的一些時代性事件以及當中體現的歷史趨勢,這些事件和趨勢即使不是現代中國國家規劃和戰略發展的直接推動力,也是其重要成因。」

 

唐教授此次的講課探討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文化和歷史淵源,追溯到 1935 年的一部故事片、其作曲家、中國民眾詠唱的發展,以及這首歌曲在美國的接受情況。 唐教授說:「這次講課以我數年前發表的一篇文章為基礎。那篇文章探討 1930 年代廣播、電影和民眾歌詠會,是我研究那個時代的一部分成果。那是一個危機不斷的時代,也是積極喚醒和動員全國民眾的時代。」從 2008 年出版著作Origins of the Chinese Avant-Garde: The Modern Woodcut Movement《中國先鋒派的起源:現代木刻運動》)開始,唐教授近年以中英文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現代詩歌、視覺藝術、電影和街頭戲劇的文章,構成了對他稱之為「現代中國的聽覺史」的研究。

唐教授特別指出他在準備講課時,獲得了許多同事的協助。唐教授說: 「我知道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在 1936 年 6 月舉辦了一場公開演唱會,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但我直到現在才找到詳細資料。」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樊善標教授是香港文學專家,他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資料線索,然後是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宗系)研究生胡文曦女士跟進,找到了《香港工商日報》當時的報導。 「還有其他的同事也提供了幫助。比如文宗系的李鐵成博士為錄像的製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鏡頭腳本。資訊科技服務處和視聽製作部同事的技術知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非常專業,效率非常高。」

 

唐教授還說:「在新掌握的史料中看到一個跟中大有關的故事,真讓人興奮。」 在1936年6月的香港演唱會上,當時香港大學的中文教授馬鑑慷慨陳詞,號召全體華人齊聲歌唱。馬鑑是馬臨的父親,而馬臨後來成為一位傑出的生物化學家,並在 1978 年至 1987 年間擔任中大第二任校長。唐教授說:「這個故事太令人感慨了。歷史研究往往會帶來這樣令人驚喜的發現。」他也很興幸自己出席了 2022 年 10 月國慶日在中大校園舉行的升旗儀式。「這個經歷給我很深的觸動,因為我非常了解這首歌的歷史,那天的感覺就像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唐教授回憶道。 「希望我的講課能幫助修讀 UGCP1002 的同學更深入了解這首歌,並能明白為什麼它在 1930 年代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會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傳播得如此之快。」

 

大學通識教育辦公室主任李行德教授說:「我們相信,只有放在中國近代歷史的背景下,我們才能更充分地認識香港的憲制基礎。這個關於國歌的誕生的講座, 讓我們看到20世紀中國一些極具影響力的運動,更深刻地了解音樂與視覺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並領悟在那個大時代下,藝術家的人生軌跡怎樣互相交織,孕育出這首強而有力的歌曲。我們非常高興唐教授給同學準備了這場有意義的講座。」

 

唐教授的講座計劃於 2023 年 2 月 13 日上載到UGCP1002的網上學習平台。

Subscrib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