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席副教授

何兆基

B.A. (CUHK), M.F.A. (Cranbrook), D.F.A. (RMIT), MRBS (Royal British Society of Sculptors)

何教授1989年本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1995年獲美國鶴溪藝術學院藝術碩士,主修雕塑﹔2003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博士。他的作品常見於國際大型藝術展覽,包括曾代表香港參與第二十三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1996)及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2001)。

何氏的創作與硏究集中探討身體知覺經驗作為一種藝術媒介與美學呈現,涵蓋範疇包括當代雕塑與傳統手藝的實踐,旁及對梅洛.龐蒂及其他現象學藝術哲學的梳理。

除創作與硏究外,何教授亦具備豐富的教學與學術行政經驗, 在加入藝術系之前,他先後任職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兼碩士課程總監(2009-2016)及香港藝術學院學術總監(2000-2009)。

主要著作

專書:

  1. 《心身外物》。香港: a.m.space,2017 。
  2. 《有限身》。香港: 香港藝術中心,2010 。
  3. 《身體圖式 – 何兆基作品》。澳門 : 東方基金會,2000。
  4. 《何兆基 – 第二十三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香港: 漢雅軒,1996。

論文:

  1. “The Artist as Mirror Holder: The “Self” and “Others” as Reflections in the Community Art of Debe Sham.” ArtAsiaPacific, Vol.107 Mar. 2018, pp. 137-142.
  2. 〈藝術,是文化的氣象台〉發表於 藝術,是文化的氣象台 –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週年展覽 ,香港, 2017年12月.
  3. 〈香港公共雕塑與城市景觀〉,載 唐錦騰 編《香港視覺藝術年鑑2013》,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14年6月,頁154-177。
  4. 〈紅唇膏.賓尼兔.小木偶.飛天廟 – 充氣雕塑與文化想像〉載 《Mobile M+ Inflation! 展覽特刋》,香港: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M+ 博物館,2013年四月,C冊頁52-55, 74-79。
  5. 〈藝術就是一切 – 訪Antony Gormley〉載 《a.m. post》,香港: 藝術地圖有限公司,201010月,總第八十二期,頁6-9
  6. 〈知覺的身體與被知覺的世界 – 當代藝術的身體話語 〉載 《廿一世紀》,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2010年4月,總第124期,頁92-96, 100。
  7. 〈別人的想像,自己的觀照: 香港藝術在威尼斯〉載 《今藝術》,台北: 典藏雜誌社,2010年3月,總第210期,頁130-133。
  8. 〈「此時」‧「此地」‧「我們的」‧「公共」‧「藝術」〉載 靳埭强 編 《公共藝術國際論壇暨教育研討會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10月,頁199-203。
  9. 〈傳統工藝的承傳與發展 – 杭間與何兆基對談〉 載 杭間 編著《原鄉 ‧ 設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頁117-120。
  1. 〈造磚記 – 兼談「開物」、「成器」與「致用」〉載 鄧凝姿 編 《白文本》,香港: 香港藝術學院,2006年9月,第三期,頁51-60。
  2. 〈由宋應星到梅洛‧龐蒂 – 「手藝」、「身體綜合」與「藝術實踐」〉載 鄧凝姿 編 《白文本》,香港: 香港藝術學院,2005年9月,第一期,頁35-50。

研討會

  1. “就地取材 – 本地樹木回收與木作工藝推廣.”, Keynote speech at the「匠心 ‧ 傳承」研討會, Y- PARK [林.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HKSAR, Oct. 2021.
  2. “Materiality, Bodily Synthesis and Craftsmanship – Bamboo Craft as a Case Study.” Keynote speech at the “Global Design Network (GDN) Symposium 2018 – The Making Of”, co-organized by Hong Kong Design Centre and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sponsored by Create Hong Kong, 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 HKSAR, Dec. 2018.
  3. “Aureola: A Wearable Sculpture Project to Explore the Mortality and Divinity of the Body.” Paper presented at “Bellagio Center Resident Seminar Programme” organized by Rockefeller Foundation Bellagio Center, Aug 2015.
  4. “Identities, Cultures and Experiences: Artists and Audiences in the Globalize Art Scene.” Artists in Dialogue at “Global Goes Local: Visualizing Regional Cultures in the Arts of Greater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Academy of Visual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n 2013.
  5. “Research about Creativity/ Creativity as Research.” Panel Discussion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Creativity: Praxis 2012” organized by Academy of Visual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Nov 2012.

講座

  1. 《認識當代藝術》,教育局課程發展署,2021年8月。
  2.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2019年5月。
  3. 《育愈》,Lucie Chang Fine Arts,2016年5月。
  4. 《藝術生活日誌》,香港藝術館,2016年3月。
  5. 《師徒絮語》,香港藝術館,2015年2月。
  6. 《回顧 香港在威尼斯》M+文化博物館,2013年6月。
  7. 《有限身-由創作到出版》,香港藝術中心,2010年11月。

展覽

個展:

  1. 《忽聞海上有仙山: 何兆基個展》。Lucie Chang Fine Arts,香港,2018。
  2. 《此身幾何 – 何兆基作品》。牛棚藝術村,香港,2015。
  3. 《身外物 – 100件與何兆基創作相關的物件》。m. space,香港,2015。
  4. 《聖光 – 何兆基作品》。嘉圖現代藝術,香港,2012。
  5. 《落凡塵 – 何兆基 雕塑 x 攝影》。光影作坊,香港,2012。
  6. 《有限身 – 何兆基作品》。嘉圖現代藝術,香港,2009。
  7. 《何兆基: 姿態身段》。香港藝術中心及嘉圖現代藝術,香港,2006。HO, Siu-kee: Body
  8. 《知覺身體 – 何兆基作品》。香港大學硏究生堂,香港,2003。
  9. 《意向的可見形式 – 何兆基作品》。嘉圖現代藝術,香港,2003。
  10. 《身體圖式 – 何兆基作品》。東方基金會畫廊,澳門,2000。
  11. 《十台八里地誌: 消失的時間﹔遊離的空間 – 何兆基作品》。OP攝影藝廊,香港,2000。
  12. 《身體延義 – 何兆基作品》。依通公園,台北,2000。
  13. 《殊相 – 何兆基作品》。Museum of Site,香港,1999。
  14. 《感知.身體.概念 – 何兆基作品》。香港藝術中心,香港,1999。
  15. 《身體 / 空間 – 何兆基作品》。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1996。

聯展:

  1. 《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展覽2020》。亞洲文化協會與藝倡畫廊,香港,2020。
  2. 《藝術家與攝影師對談系列(九): 意象風景 -何兆基與余偉建對談展》。光影作坊,香港,2019。
  3. 《想虚空+山水系列: 韋一空與何兆基雙個展》。盒子美術館,佛山,中國,2018。
  4. 《香港 – 深圳雙城建築雙年展》。 深圳,中國,2018。
  5. 《西遊東渡》。牛棚藝術村,香港,2017。
  6. 《鯊魚與人》。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2017。
  7. Soil and Stones, Souls and Song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Design, Manila, 2016; Para Site, Hong Kong, 2017; Jim Thompson Art Center, Bangkok, 2017.
  8. 《竹都好有趣》。香港藝術館與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2016。
  9. 《育愈》。Lucie Chang Fine Arts,香港,2016。
  10. 《人體 – 度.量.衡》。 Blindspot Gallery,香港,2015。
  11. 《漢雅一百:偏好》,香港藝術中心,2014。
  12. 《置換 – 當代藝術邀請展》,滿京華美術館,深圳,2014。
  13. 《Déjà Disparu》,Pearl Lam Galleries,香港,2013。,
  14. 《Cityzening》, Jorge Vargas Museum,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菲律賓,2012。
  15. 《香港與一個世界》,劉海粟美術館,上海,2012。
  16. 《在水面上散步》,MOCA West Lake,杭州,2011。
  17. 《香港雕塑雙年展》,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香港,2010。
  18. 《Art in Use: Sculptural Objects》,香港藝術中心,香港,2009。
  19. 《公州國際藝術節》,Limlip Art Museum,南韓,2009。
  20. 《尋樂.經驗》,香港美術館,2009。
  21. 《數碼演義》,香港美術館,2008。
  22. 《地軸轉移》,MOCA Shanghai,上海,2007。
  23. 《Pivotal Decade – Hong Kong Art 1997-2007》,Chinese Arts Centre,英國曼徹斯特,2007。
  24. 《New Reading Space公共藝術項目 》,香港藝術中心,2005。
  25. 《Gods Becoming Men》,Frissiras Museum,雅典,2004。
  26. 《Speed Up》,Swiss Sports Museum,巴塞爾,2004。
  27. 《亞洲拼圖》,香港文化博物館, 2003。
  28. 《The 8thInternational Shoebox Sculpture Exhibition》,夏威夷大學美術館,2003。
  29. 《Final Frontier》,Spencer Brownstone Gallery,紐約,2002。
  30. 《Art Mosco International Art Fair》,Central House of Artist,莫斯科,2002。
  31. 《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La Biennale di Venezia,意大利,2001。
  32. 《Translated Acts – Performance and Body Art from East Asia》,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 ,柏林 及 Queens Museum of Art, 紐約,2001。
  33. 《Und ab die Post – 4thFestival of Young Experimental Art》,Aktions Galerie,柏林,2000。
  34. 《Artscope Hong Kong 2000, Morphe 2000-Asian meme》東京 及 香港城市大學藝廊,2000。
  35. 《Chinese Figure》,漢雅軒,倫敦,2000。
  36. 《Volume & Form – Singapore 1999》,新架坡美術館,1999。
  37. 《Art of the New Medium: Fifteen Electronic Proposals》,El Museo de Arte Contemporaneo de 波多黎各,1999。
  38. 《Fast>>Forward: New Chinese Video Art》,Fundacao Oriente Contemporary Art Museum,澳門 及 Galerie Rudolfinum,捷克,1999。
  39. 《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Asia Society,紐約 及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三藩市, 1998。
  40. 《兩岸新聲 – 香港、台北、上海》,香港藝術中心 及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
  41. 《Cities on the Move》,Vienna Secession,奧地利 ; capc Musee d’art Contemporain de Bordeaux, 法國 ;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紐約,1997。
  42. 《香港藝術1997 – 香港藝術館藏品展》,國立美術館,北京 及 廣東美術館, 廣州,1997。
  43. 《Hong Kong Now》,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美國,1997。
  44. 《第二十三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香港代表), Fundacao Bienal de Sao Paulo,巴西,1996。

研究計劃

  1. 《賽馬會「手作確幸」青年工藝教育計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 2020進行中。
  2. 《心 / 身 / 外物》出版項目,Burger Collection贊助,2016。
  3. 《此身幾何 – 何兆基作品》個人展覧項日,香港藝術發展局 及 Burger Collection贊助,2015。
  4. 《Materiality, Craftsmanship & Culture: A Case Study on the Tradition of Bamboo Craft in Japan》,香港浸會大學Faculty Research Grant 資助項目, 2012-2015。
  5. 《Public Sculpture and the Cityscape – a Survey on Existing Public Sculptures in Hong Kong》,香港浸會大學Faculty Research Grant 資助項目, 2011-2014。
  6. 《有限身 – 何兆基作品》出版項目,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2010。

榮譽及獎項

  1. 《藝術家年獎 – 視覺藝術》,香港藝術發展局,2016。
  2. 《洛克菲勒基金會 Bellagio Center Residency Fellowship》, Bellagio Center,意大利, 2015。
  3. 《Allgemeines Künstlerlexikon,Die bildenden Künstler aller Zeiten und Völker, Bd 73 (vol.73), Heunert-Hoellwarth, De Gruyter》(被列入德國出版世界藝術家大辭典),慕尼黑 / 柏林,2012。
  4. 《國際藝術家留駐計劃》,台北國際藝術村, 2005。
  5. 《Civitella Ranieri Fellowship》,Civitella Ranieri Center,意大利,2001。
  6. 《Starr Foundation Fellowship》亞洲文化協會,紐約,2000。
  7. 《藝術發展獎》,香港藝術發展局,1997。
  8. 《市政局藝術獎》,香港藝術館,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