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六月卄四日至七月五日
艺术硕士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文物馆展览厅一
艺术硕士一年级展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许氏文化馆
星期一至六 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逢星期四休馆);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下午一时至五时
本届五位艺术硕士毕业生——陈婷、郑虹、张喆、刘家俊、邓启耀,将于中大艺术毕业展2023展出两年硕士课程的研究成果。他们运用绘画、装置、版画、影像制造等不同艺术媒介来探讨生命力、光影关系、离散性身份、影像及纪念碑诠释等议题。五位艺术硕士毕业生各有不同命题,以多元的艺术媒介作艺术实践。两年制的艺术硕士(艺术创作)课程紧凑,研究生进一步钻研关注课题,互相交流与碰撞,在原有的艺术实践下再摸索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陈婷(陈庭)透过装置布局一场穿越城市的旅途,她相信旅程能为都市人恢复某些消失了的生命力。她搜集香港大街小巷被弃置的寻获物、城市间的声音与影像,重新转化、布局和展演。这趟旅程,如同走进了一个收藏家巨大的珍奇柜、一场巫师的显化场域,抑或一间由疯子开设之电影院。
郑虹透过反复观看周围环境,包括对象、城市里面的光、植物、反光的玻璃外墙、视平线,观察光线与那个被城市围绕着的我之间的关系;在人造物和自然的并存中,利用感知作为理解周围环境状态的基础,它们是对立的或是共存的;作品的形成过程本身也是重新观看或感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累积,不同的符号产生迭加的意义,作品呈现出看似离开现实,但同时亦和现实重迭的效果,输出了埋藏在记忆和感官之间的引发点,等待城市呈现那些独特的体验。通过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一个场所,用以理解城市人的存在状态;植物在这之间就像拜访人在世界开始时的状态。
张喆和一位同名为韦拉•艾特•希拉拉克的虚构艺术家合作创作一系列的作品「平行视界」。现实的他出生于香港;虚构的他出生共成长于泰国,且没有性别定义或属于任何类别的性别认同。该系列作品探索平行宇宙和想象现实的概念,以及汉语圈离散性语境中的置换和非自我认同主题。通过他们独特的背景和观点的结合,艺术家旨在创造一个挑战现实界限的超图像,并引导观众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现实的构造。机器学习系统ChatGPT为艺术家提供了另一层次的创意介入,使他们能够重新记忆和创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世界。
刘家俊把纪录香港某些历史事件的影像从原处截取、修改和拼合,以版画技术将这些影像呈现于不同物料上,并放置在荒废的场景中。透过版画技术的工序性和物料的介入,把影像的意涵模糊至可以被重新诠释的状态,藉此反思我们面对由他者利用影像所叙述的历史时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邓启耀在本次展览展示了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纪念碑」。因近年两地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它们的意义与价值应因不同人士的立场被重新定义与演绎,它们的历史地位或被质疑、或被肯定。他尝试以制图方式和不同的创作媒介纪录这些「纪念碑」的面貌。
除了艺术硕士毕业展之外,今年还有两位艺术硕士一年级生——徐皓霖、陈杞阳的作品展。虽然两位硕士一年级生的艺术实践和研究貌似迥然不同,但是他们找到了一个相通点,亦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中文展览标题取自达明一派《溜冰滚族》里的一句歌词,英文标题则来自弗罗伊德其线轴游戏的概念,《痛快作乱》(Fort/da)聚焦并重新想象「游戏」,透过一系列作品「胡闹作乱」。徐皓霖在《Rabu Rabu》中把玩文字恋爱游戏(gal game)的框架与美学,以录像散文的形式呈现一个虚构的恋爱游戏,然而堕入爱河或攻下女主角却并不存在于游戏里面;陈杞阳专注于书法实践,展出的作品中玩味氛围浓厚,似是一个游戏,他不但对古代经典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而且还在个人创作中极其强调对比关系,展现书法新面貌。艺术硕士一年级展希冀成为一个乐园,让艺术在里面嬉戏,试图碰撞出不同的艺术火花。
陈杞阳的书法创作立根于「传统」,研究在「传统」框架内的新可能性,尝试以图像角度介入书法创作与审美中,在一定程度上抛开书法的实用性,进而发挥其美观性、提高表现能力,最终呈现出具有强烈整体效果(包括视觉形象等)的书法作品,他亦把「学古」与「创新」当作一场游戏,或藏匿于纸张中,或流露于笔墨上,似乱非乱,体现出「入古出新」的精神。
徐皓霖在《Rabu Rabu》中把玩文字恋爱游戏(gal game)的框架与美学,以录像散文的形式呈现一个虚构的恋爱游戏,然而堕入爱河或攻下女主角却并不存在于游戏里面。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曾讲到「爱的终结并不是结构清晰的过程」,徐透过作品重新想象「爱的终结」(unloving)一概念,并探索二次元世界和情感资本主义社会以外探索其他可能性。「Rabu rabu」(ラブラブ)在日文里有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