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雖然在今天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宗教,但其信徒數量很少,而且越來越分散在全球各地。印度的瑣羅亞斯德教徒巴斯人(Parsis)在印度以其廣泛的慈善事業,以及喪葬實踐的持續而聞名——在這一被稱為dokhmenashini的儀式中,屍體被放置在大塔中,供禿鷹和其他腐肉鳥類食用。
巴斯瑣羅亞斯德教散居地的葬禮、信仰和金融
孟買(Bombay-Mumbai)的大多數社群一直將這種喪葬習俗作為最重要的瑣羅亞斯德教儀式之一來進行。塔樓和殓葬基礎設施由公共捐贈和慈善信託工具支持。隨著商人貿易和大英帝國將巴斯人帶到各個轉口港定居,他們帶來了這些喪葬儀式,因而實際上在散居地建立了許多早期形式的社區協會。雖然在許多dokhmenashini不可行的定居點(香港、德里),巴斯人轉向以墓地埋葬死者,但是現有的瑣羅亞斯德教喪禮文獻仍然只關注 dokhmenashini,因此缺乏關於以埋葬和其他替代方式進行的適應性喪禮儀式的研究。
相比之下,本研究擴大了關注範圍,希望從民族誌角度考察與墓地埋葬及非常近期才出現的火葬相關的實踐,以及支持這些替代性殮葬基礎設施的資金。由於dokhmenashini的不可行,即使是在孟買的巴斯人,現時也正在尋求替代方案。本研究將考察這種數千年的古老儀式實踐的轉變——這不是簡單基於dokhmenashini(在除少數幾個地方以外)的可行性的降低,亦與在全球瑣羅亞斯德教社群中,尤其是香港及英國的僑民群體所新近獲得的金融與政治實力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