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论”对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数次重大理论争辩均发生于东晋南朝时期,其中最具有文明借鉴意义的一次论辩,窃以为是由道士顾欢撰写《夷夏论》而引起的一场争辩。“夷夏”之争的重要性,与“神灭”问题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与不同文明交往相关的重大问题。《夷夏论》是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最早的“文明冲突论”,其中所涉之问题,至少关乎不同文明思想体系是否能够交互涉入、相互融摄,以至于夷为夏用,而实现本土文化之文明境域与价值境界之多维开拓等方面的诸多思考。与之相关的又一方面问题是,如若确认文明可以交互涉入,那么如何避免“文化入侵”,这其实是“夷夏之争”带给人们的又一思考。
演讲者将主要以争论过程的梳理为基本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其义理分析,则蕴含于事件之过程的叙述之中。
讲者
董平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董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查询
(852) 3943 0646
cshb@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