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的大湾区发展与中国‘双循环’战略”讲座
讲者: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黎晨教授及夏添恩教授
查询
seep@cuhk.edu.hk
Strategic Events and External Projects Office
讲者: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黎晨教授及夏添恩教授
seep@cuhk.edu.hk
Strategic Events and External Projects Office
【学院成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在2023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语言学(第22位)、人类学(第37位)、神学及宗教研究(第37位)、现代语言学(第45位)以及人文学科(第50位)排名挤身全球首50位,印证了中大文学院在教育及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文学院感谢所有员生及校友一直以来对教育的热诚和所作出的贡献,在众多的研究领域各领风骚,亦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今年是中大文学院成立60周年,我们将继续秉持、弘扬人文教育精神,肩负著连系中西文化的使命,与时并进,培育善于思辨、敢于创新的年轻学人,锐意成为亚洲以至国际最富活力、最能启迪心志的人文研究和教育学院。
中大推出“校长策略招聘计划”,聘请来自不同学科的访问教授,两位访问教授将于新学年加入中大文学院,以专业知识贡献大学及文学院学术发展。
“在中大期间,我希望促进与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的新合作。”
Chappell教授是汉语类型学专家,现为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东亚语言语言类型学研究主任。她指导多个国家和欧洲层面的项目,重新思考汉语的变异和多样性。其中一项欧洲研究院项目开展了De Gruyter Mouton出版社名为“Sinitic languages of China: Typological descriptions”的系列,由Chappell教授负责编辑,现已出版四本全面的语法书。
作为中大访问教授,她计划设计与边界语言学和语言接触的工作坊,并为中大和EHESS的教授和研究生安排交流活动。Chappell教授也有自己的任务——在湖南湘西进行十二个月的实地考察,统整瓦乡话的语法。
“我期待与中大本科和研究生合作,探究中国思想中鲜被研究的课题,例如语言、知识论等。”
方克涛教授来自多伦多大学,为该校哲学系和东亚研究学系利铭泽与利黄瑶璧讲座教授(Richard Charles and Esther Yewpick Lee Chair),以及何鸿毅家族基金多伦多大学佛学中心署理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横跨中国哲学及其与当代哲学问题的关系。方克涛教授近期的著作名为《Late Classical Chinese Thought》,并即将出版两部作品:《Zhuangzi: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和《Zhuangzi: Ways of Wandering the Way》。他目前的研究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系统之间的对话,以及探究清代思想家戴震的伦理自然主义。
玉雕工艺微痕迹研究乃借由石器微痕研究方法來復原先民治玉模式。‘诗经‧小雅‧鶴鸣’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指高硬度石器可以切、割、刮、蹭、辗、磨硬度较低,由多种晶体组合而成的非均质玉料。玉雕经加工,微痕迹以晶粒凸点、晶团凸脊与凹漥、长条凸脊与凹槽等五种堆叠型态呈现。不同时期玉雕表现出不同微痕迹组合。
讲者
陈启贤先生(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
Mr. Chen Chi Hsien (Chairman of Teacher-student Ancient Jad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Yang Jianfang)
毕业于海洋大学海洋学系海洋地质专业。1995年就学于香港中文大学杨建芳教授。1998年任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2000年进行玉雕工艺显微痕迹研究。2000年任众志美术出版社社长,迄今出版图錄、图集、論文集30册。2005年以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古玉器矿物成分分析。2011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上海教学部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玉器专业客座教授。提交論文七十馀篇。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计划
Organised by Research Programme for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Art Museum
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于2023年5月21日在澳门大学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24名菁英选手齐聚一堂,切磋口译技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硕士生陆卓宏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他是来自香港地区唯一进入第三轮比赛的选手。
评分标准包括提取和传递资讯的能力、口译品质、表达技巧以及沟通品质和整体表现等。各位参赛学生表现优异,获得了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赞扬。
文学院再次恭贺陆卓宏同学这次杰出的表现,并感谢翻译系导师对陆同学的指导和支持!
再精密的钟表仪器,也只能量度世俗的时间;
再快速的机械文明,也换不来信念的救赎。
我们否定生命是技术验证的结果,意义本该是个体自我创造的。
作为,最后一圈漪轮散去前的三十一位见证者们,大地泛起的波,因知情太多的主体,
而需为此种超额的、多馀的知识亲自付上代价。每颗自我(ego)立于大海之巅,虔诚地
迎接不再畏高的意识,完成造物主的使命。
2023年度中大艺术系本科毕业作品展以《赶在漪沦散去前》为题,本届毕业生面朝信念
沉寂的现世,将创作喻为水滴,力量虽微,却能在死水中泛起新一圈的涟漪,赋予社会
善恶的二面体。他们强调当下的逼切性,以艺术行动恪守着对世界感知的自我训练。
展览日期:二零二三年六月二日至六月十八日
展览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本部文物馆展厅一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六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逢星期四休馆);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下午一时至五时
传媒查询:cufa.grad@gmail.com
宋明以来常见各类镶嵌铜器,以仿古为主,亦不乏新制。因鲜有确切纪年考古出土品,对传世器断代往往莫衷一是,且常见有宽泛定为宋至明代,颇可商榷。本次报告旨在通过文献疏理、风格排比、并参照其他材质及域外文物,重新检视仿古镶嵌铜器的发展演进脉络,探究其艺文内涵。
讲者
陆鹏亮博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中国艺术研究员)
Dr. Lu Pengliang (Associate Curator of Chines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陆鹏亮,纽约巴德研究所(Bard Graduate Center)艺术史博士,2002至2008年,供职于上海博物馆展览部。2012年至今,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工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员。在两馆工作期间参与及主持策办多个中外艺术特展。个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宋元明清时期铜器研究,并著力不同材质工艺文物的交流互鉴,在中外期刊与学术研讨会广泛发表铜器、珐琅、陶瓷、漆器等各类论文。
rpcaa@cuhk.edu.hk / 39430454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计划
Organised by Research Programme for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Art Museum
中大文学院祝贺麦高登教授获颁2022年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麦高登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教授及名誉教授,著作包括《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南中国的世界城:广州的非洲人与低端全球化》及 Life After Death To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