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量化現象中,研究得最多的當屬全稱量化(universal quantification)。這是因為全稱量化是邏輯中最基本的量化手段,而自然語言量化研究則往往就是從最基本的邏輯量化關係開始的。目前,漢語全稱量化研究成果頗豐,但對於相關量化現象和量化機制的認識仍然不夠清楚,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尚未達成共識。比如,對於全稱量化關係在漢語中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學界就有不少爭議。漢語「都」常被分析為全稱量化詞,但也有研究認為「都「不含量化義,而是標記焦點、梯級預設、反預期、加合、最大化、窮盡性等其他非量化的功能。
全稱量化及相關概念的跨語言研究及其語義地圖
在此背景下,本項目旨在從如下三方面推動對自然語言全稱量化的研究。
- 明確漢語全稱量化成分的範圍,並梳理清楚上述概念與全稱量化的關係和區別。我們認為,漢語「都」的核心意義就是全稱量化,而其多重用法則是由量化域的不同構成以及量化結構映射的不同方式導致的。
- 為漢語全稱量化成分提供更精確的語義分析。為此,我們會重點研究一些此前學界未曾關注或較少關注的語言現象,如多個全稱量化詞的共現、「每」-短語除了全稱量化詞以外的特殊用法,因為這些特殊的量化現象可能對傳統量化理論的基本假設構成挑戰。
- 在上述兩方面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通過跨語言比較勾畫出全稱量化的語義地圖,揭示全稱量化的概念空間(conceptual space)。
本項目可以加深對於全稱量化以及相關概念的認識。在實證的層面上,本研究將揭示新的量化手段,豐富量化研究的世界版圖。在理論的層面上,本研究結合了形式語義和類型學研究,構建了獨特的理論視角,促進自然語言研究與邏輯語言研究的交叉融合,對於發掘語言的普遍性特徵以及語言習得機制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