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有别於其他漢語的典型特徵,在於它保留了中古漢語的清濁對立,此特徵對語音學及音系學的研究均具特殊價值。清濁對立及相應聲調陰陽對立並存之現狀,表明吳語可能正處於聲調起源的最終過渡階段,即輔音清濁對立正漸被聲調對立取代。因此,對吳語聲調及清濁對立的研究,可為我們提供以共時數據反映歷時音變之角度。吳語「濁輔音」之語音學性質十分複雜:在北部吳語例如蘇州話中,這些輔音實際上並不帶音,而是後接氣聲化元音;而在南部吳語例如溫州話中,它們則是帶音的真濁音。此外,吳語輔音的清濁對立,亦與聲調陰陽有對應關係:清輔音配陰調,濁輔音配陽調,但在溫州話中某些陰陽調類亦存在聲調合併的跡象。就語音感知而言,何者爲吳語聲調及清濁對立之感知提示特徵仍待研究。
當代吳語聲調及清濁對立之語音學研究
本計劃首先旨在以聲學及發聲方法對吳語北部(蘇州、崑山)及南部(溫州)方言進行研究,以期實現對吳語聲調及清濁對立之語音學性質的全面考察。其次,本計劃將探究輔音清濁及聲調陰陽在語音感知中的互動關係。第三,本計劃將調查不同年齡段的母語者,以考察清濁對立及相應聲調中音變的關係。於溫州、崑山及蘇州進行的田野調查,將通過聲學方法及電子聲門儀,考察吳語方言的聲調及清濁對立之特徵及其互動關係。其後,通過以控制相關聲學參數設計的感知實驗,本計劃會研究此項音系對立的感知特徵。本計劃不僅是迄今關於吳語聲調及清濁對立最全面的語音學研究,以記錄吳語此一已不見於其他漢語的獨特特徵,還將為清濁對立的演變及聲調起源的一般性歷時音變提供重要的共時例證。最後,由於近年來普通話推廣的强大影響,不少年輕群體的吳語能力已無法達至母語水平,本研究可爲保育吳語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