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際間歷史性的發展,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表演藝術的參與度一直偏低。近期的《觀賞藝文節目及消費調查》發現,香港藝文節目參與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公眾「不感興趣」;調查並指出,藝術教育對公眾的藝文參與影響至深,足見如欲拓展未來觀眾市場,藝術教育的作用舉足輕重。
非牟利表演藝術機構的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的相互關係:建立烏托邦模型
在香港,由政府資助的九大藝團在發展香港表演藝術生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積極推行各種藝術推廣與教育計劃,以吸引公眾參與及推動藝文表演發展。本研究探討有關非牟利表演藝術團體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的幾個關鍵問題:它們背後的理念是甚麼?這些計劃能否拓展觀眾市場?本研究根據川島(2000年)提出的觀眾拓展理論框架,研究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除了包括文獻分析和實地考察,研究員還透過立意抽樣方法,訪問了具代表性的文化領袖,結果發現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計劃可達成多元化及重要的教育目的,而對藝文節目票房的直接影響則較難以量化,或要較長遠才能見到成效。本研究就非牟利藝團的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提出了一個三層概念框架,涵蓋認知與情感、道德與行為三個層面,為非牟利藝團日後在觀眾拓展與外展教育的決策帶出方向,並為全球非牟利文化機構帶來深遠影響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