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將為東南亞批判理論建立一個初步語料庫。儘管從冷戰時期的殖民地緣政治來看,東南亞的起源和概念一直是個棘手問題,但該區無疑為研究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國的多樣文化,包括印尼、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馬來亞西、汶萊、新加坡、緬甸、東帝汶及菲律賓,提供了一個臨時框架。
南亞批判理論的去殖民化
大多理論框架和詞彙都源於西歐及北美,使用上亦以當地為主要參考框架,之後再直接套用於其他環境,而不會為針對當地特定情況,大大改動相關理論框架和詞彙的語言或適用範圍。在優配研究金資助下,本研究項目近年開始將理論框架和詞彙非殖民化,移離主要集中於北美、歐洲及澳洲等地方的強勢學術領土。只要成功將研究目標和研究用詞轉移至亞洲,即可以建立新的等級體系,將語料庫和批判理論的範圍,擴展至亞洲南部和東北部以外的地區。
本研究的目標是探討在東南亞或與該區相關的批判理論如何形成不同形態:1) 民間語言和詞彙,以描述和概念化社會和政治環境;2) 北美、西歐、澳洲及亞洲東北批判理論譯本,東南亞如何看待和解讀這些應用於他們身上的理論;3)區內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所用的民間語言和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