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現代文學」於誕生之初被標記為「新文學」,被賦予不言自明的合法性。時至今日,學者不再迷信五四一代關於「新文學」橫空出世的神話,致力於辨析其生成機制與來龍去脈。文人與學者如何塑造或是對抗「新文學」?有哪些資源構成「新文學」的源頭?「新文學」又形成怎樣的流脈?為考察這些議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聯合舉辦第四屆京港青年人文學者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新文學的源與流」。會議匯集京、港兩地青年學者,分享新近的研究發現,並邀請資深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共同探索上述話題。
本系列研討會得到「京港大學聯盟」支持。京港大學聯盟旨在增進兩地學術交流與學者溝通,擬在「京港青年人文學者學術研討會」名義下,持續推動相關議題。前兩屆會議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與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第一屆主題為「近代思想的物質形態與情感媒介」,第二屆主題為「近世中國的書籍形制與閱讀形態」,專注於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自第三屆起,本會議轉向現代文學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與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合作,主題為「跨文化情境中的現代文學」。本次會議為第四屆,期待延續以往的成果,將相關討論推向深入。
時間:2024.06.20-2024.06.21(週四及週五)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潤昌堂黎陳佩昂演講廳(6.20)、香港中文大學鄭裕彤樓LT5(6.21)
主題演講(依筆畫序):
王 風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李 今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報告人(依筆畫序):
王家琪 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丘庭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付丹寧 中國現代文學館
季劍青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召集人)
邵 棟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袁一丹 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
崔文東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召集人)
張 宇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
張麗華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彭依伊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楊明晨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劉 東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歐陽開斌 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
羅樂然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評議人(依筆畫序):
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鄺可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主持人(依筆畫序):
吳盛青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林姵吟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梁慕靈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鄒文律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潘銘基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研討會議程
2024年6月20日
開幕禮 9:30-9:45
主題演講一 9:50-10:50
主持及評議:彭小妍
李今〈一個「社會主義」文本的東移——貝拉米的《回顧》與其最早漢譯李提摩太的《回頭看紀略》〉
主題演講二 11:00-12:00
主持及評議:鄺可怡
王風〈雜感與小品:亞文體及其意識形態化〉
會議報告:第一場 14:30-15:40
主持:潘銘基
張麗華〈反「世界人」的世界文學——《破惡聲論》與周氏兄弟清末小說譯介〉
袁一丹〈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成書考——以鄧廣銘筆記手稿為依據〉
會議報告:第二場 16:10-17:55
主持:梁慕靈
邵棟〈作為詩人的嬗變:劉半農的白話詩與打油詩〉
王家琪〈生態批評與抒情傳統:吳煦斌的翻譯與詩歌〉
羅樂然〈水闊魚沉:戰後新馬文人的五四記憶與紀念〉
2024年6月21日
會議報告:第三場 9:30-10:40
主持:吳盛青
付丹寧〈死之讚美者:梭羅古勃與後五四時期的文學青年〉
丘庭傑〈再探五四美育:試論呂澂美術類文章書籍的材源問題〉
會議報告:第四場 10:50-12:00
主持:林姵吟
歐陽開斌〈詩哲乎?玄學鬼乎?——徐志摩的理想主義再探〉
張宇〈媒介—鬼魅—聲音:鴛鴦蝴蝶派電話體小說的幾個面向〉
會議報告:第五場 14:10-15:20
主持:魏豔
楊明晨〈歐亞旅行中的科學倫理:張資平的地球史知識譯述〉
彭依伊〈「他者化」的新型樣態:蕭紅書信中的主體爭奪與形象構建〉
會議報告:第六場 15:45-17:30
主持:鄒文律
季劍青〈「職業作家」的困境:早期沈從文的文學志業與城市經驗〉
劉東〈「新文學」在東北,抑或創造「東北文學」:一個東北早期白話作品的形式分析〉
崔文東〈五四的迴響:文社青年、南來文人與香港中文大學新文學課程〉
閉幕禮:17:30-17:45
會議形式:
報告時間:每份報告以20分鐘為限(18分鐘時響鈴提醒);
問答及討論:兩人組以30分鐘為限,三人組以45分鐘為限。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
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京港大學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