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感應信仰的現代詮釋
與一神教的人神關係不同,佛教的聖凡關係除了超越二元對立的彼此會通外,還在聖凡對接方面創設了多種具有中介性質的神聖象徵,其中比較典型的體現應該是中國佛教的觀音感應信仰。這種信仰藉助各種神聖象徵建構眾生與觀音的關係,形成偶像感應、聖號感應、經典感應、道場感應、咒語感應等信仰形態,從而既使眾生與觀音之間的對接通道多樣化,也使觀音的神聖性資源處於多元分割狀態,極大地增強了觀音信仰的便捷性、瀰漫性和世俗性,由此激發而成的文化現象,如造像藝術的發達、經典的普及、名山的興起以及名號和咒語的流行等,則成為中國佛教整體建構和發展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大元素。
講者
李利安教授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
李利安,歷史學博士,西北大學中國宗教史專業二級教授。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玄奘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臺灣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以及浙江佛學院、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鑒真佛學院的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佛教信仰史研究,出版《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南北朝佛教編年》等著作10部;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等多種海內外報刊發表論文200餘篇;主持及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漢地觀音信仰研究》等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無須報名,直接登錄ZOOM,ID: 910 6024 1050(無須密碼)
查詢
Phone:3943 0646
Email: cshb@cuhk.edu
https://www.arts.cuhk.edu.hk/cshb/